祁连山:雪豹“归来” 向绿而行
新华网兰州8月11日电(王生元童张伟)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山连山,林套林,绵延800多公里。其冰雪融水滋养着戈壁绿洲甘肃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的冰川、雪山、森林、河流、湿地、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复杂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使祁连山成为中国西部十分重要的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乐园。
(资料图)
巍巍祁连山。新华网发(杨延海摄)
雪豹是珍稀物种典型代表,为青藏高原食物链最顶端物种,对维持祁连山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至关重要,被人们称为祁连山地区生态建设成效的“晴雨表”。如今,随着其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印证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与野生动物共享家园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马牙雪山属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以下简称祁连山管护中心)古城自然保护站辖区。其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
远望马牙雪山,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暗交替、连绵起伏,露出的大片灰白色裸岩格外显眼。“这种环境利于雪豹藏身,是雪豹最喜欢出没的地方。”追寻雪豹踪迹近20年的祁连山管护中心野生动植物管理科科长马堆芳说。
马牙雪山。新华网发(王生元摄)
“二十多年前,听别人说有雪豹,但真正见到的人寥寥无几。”唐培东是古城自然保护站四台沟资源管护站的一名管护员。他和搭档雷芳的巡护区域主要在马牙雪山附近。
近年来,在唐培东的巡护日志中,马鹿、岩羊、蓝马鸡等动物成了“常客”,美丽的杜鹃花、金露梅、银露梅等植物也经常被描述。
2022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和陆桥生态中心雪豹研究团队在马牙雪山用红外相机上,发现了一组雪豹视频。这是当地第一次记录到雪豹清晰影像。
“2015年秋,我和同事在巡山时发现一只雪豹在觅食,我们激动坏了,赶紧拿出相机拍摄,电都拍没了。”此后几年,祁连山管护中心祁丰自然保护站丰乐口资源管护站管护员阿诚又陆续见过4次雪豹。有次是两只雪豹在草甸上奔跑,还有一次则是三只雪豹围攻一只岩羊……
雪豹“巡山”。新华网发(阿诚摄)
据调查初步统计,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9目79科3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白唇鹿、藏野驴、马麝等22种。
目前,祁连山管护中心在保护区累计布设红外相机1000余台次。马堆芳说:“能不断拍摄到雪豹、白唇鹿、马麝等野生动物种群,说明它们生活环境良好、食物充足,数量在持续增加,也是生态持续向好的证明。”
数据“加持”智慧祁连雪豹“难逃”AI人工智能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8.72万公顷。如此大的区域,如何实现有效监管?这一难题伴随着“智慧祁连山”建设用来辅助管护员工作而被逐步解决。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管护区!”在祁连山管护中心,祁连山管护中心信息管理科副科长袁斌打开“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进行演示,只见一张卫星地图将整个祁连山尽收眼底。“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定位后会协调调动距离事发点最近的管护员前往处理”。
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塔。新华网发(童张伟摄)
据了解,祁连山管护中心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对森林草原火情、野生动物、森林病虫害、人类活动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监控;建设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野生动物的智能识别、物种数量统计、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分析等功能。
“红外相机有‘风吹草动’就会启动拍摄,有时动物好奇会探头探脑地观察、碰撞,撞倒的相机就趴在地上‘睡觉’了。”马堆芳经常要到监测点替换存储卡,并带回驻地分析、识别。
以前,回收相机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马堆芳团队需要人工浏览审核,物种信息还要手工录入。“每次回收相机信息后,通常都要花费数周时间处理数据。”如今,“甘肃省雪豹种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启动运行。一条视频导入后,不到一分钟就可以识别出画面中的物种。
如今,在祁连山下,千里河西,信息化手段普遍应用,监测野生动物轨迹更加便捷,人为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巍巍祁连焕新颜生机勃勃万象新
8月,正是祁连山最为绚丽多姿的时节。走进巍巍祁连,青山苍翠,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山林间云雾缭绕,流水潺潺,美不胜收。
作为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曾经的祁连山一度无序无度开发,造成局部生态破坏。
近年来,甘肃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连山历经“史上最严”整改。
甘肃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发生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的市州实行“一票否决”;制定印发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等分类退出办法及补偿方案,推出生态移民等举措。
壮美祁连山。新华网发(王生元摄)
同时,甘肃还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监测,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现象定期进行卫星遥感监测,严防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
整体保护、科学监管、综合治理……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祁连山保护由问题整改转为常态化长效保护监管。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的监测研究结果显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后,有效控制了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破坏区域修复效果明显。
现如今,祁连山生态整治已成为生态环境科学修复治理的“博物馆”“教科书”。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物种频频现身,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复归”,频繁“巡山”。
下一步,祁连山管护中心将进一步强化调查、监测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管护水平和能力,实施精准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态势。(完)